区市场监管局:坚守市场监管阵地、服务疫情防控大局

来源:       发布日期:2022-03-25       浏览次数:

面对当前国内疫情多点散发、局部暴发的严峻形势,为进一步强化我区疫情防控工作,提高疫情防控的精准性、可追溯性,近日,区市场监管局闻令而动、开足马力,构筑疫情防线,全面提高群防群治水平,全力维护市场秩序安全稳定。

一、高度重视、统筹安排。面对疫情防控新形势,第一时间召开专题会议,对疫情防控各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明确工作任务,要求各市场监管所建立疫情防控网格化监管制度,将责任落实到每个人、措施落实到每个环节。执法人员分片包干,深入大街小巷各经营场所,对各经营单位疫情防控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制作有疫情防控方案,成立疫情防控专项督察组,局长刘军伟亲自带队,对全区市场主体疫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明察暗访,切实筑牢市场监管领域疫情防线。

二、亮码扫码、不留死角。全区各经营单位推广使用“场所码”,在做到全覆盖张贴“场所码”的同时,督促各市场主体落实人员出入“亮码”“扫码”等规定,确保“场所码”申领到位、使用到位,并督导检查全区超市、酒店、零售药店等重点场所落实“场所码”查验情况,严防贴码不扫码、扫码走过场等问题发生,确保扫码查验不留盲区、不留死角、不流于形式。

三、重点管控、降低风险。各市场监管所采取日常检查、错时执法、夜间巡查等多种形式,持续对各类市场主体开展监督检查和隐患排查。特别是对大型超市、餐饮单位、药店和农贸市场开展监督检查和隐患排查,要求各单位门口入口处设置与经营规模相匹配的测温设施,有相应消毒、口罩、手套、酒精等疫情防控物资,设立门岗及流动哨所做疫情防控工作;督促落实测温、验码、佩戴口罩、设置“一米线”等防控措施,要求各单位要做好从业人员健康管理,严格执行从业人员每日健康检测制度并规范记录(晨午检),建立健康一人一档案(内容包括14日内活动轨迹、核酸检测结果等);定时对经营场所消杀通风,严格控制客流量。要求各单位按照要求对店内工作人员进行疫情防控和食品安全培训,并做好记录。餐饮服务单位严格落实不超过5桌以上集体聚餐制度,并积极推行“公勺+公筷”文明餐桌行动,倡导文明就餐,降低传播风险。

四、督导哨点、发挥作用。执法人员督导零售药店落实进店扫场所码、查验行程码、健康码、测量体温及暂停销售止咳、退热、抗病毒、抗菌药品等疫情防控措施;对体温超过 37.3℃、健康码、行程码异常或显示近 14 天内出入过中高风险区的购药人员,不得销售药品。并劝导其前往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就诊,同时采集购药人员信息,做好异常购药人员信息登记,如果发现异常购药人员,要求第一时间报告属地疫情防控部门和市场监管部门,持续发挥零售药店“哨点”作用。

五、扎紧“进口”、外防输入。全面开展进口食品安全排查,严防进口食品带毒循环。重点对餐饮服务单位、超市、水果批零等销售和使用进口食品的经营主体进行检查,严防无检验检疫证明、核酸检测证明、消毒证明、总仓证明以及来源不明的进口食品流入市场。要求进口冷链食品落实“三证一码”、在“豫冷链”系统中注册,扫码入库“三专”管理。保证每周组织重点行业食品从业人员全员核酸检测两次。

六、稳价保供、防疫物资。以农贸市场、商场、超市、药店等市场主体为主战场,以“稳物价、抓规范、平秩序”为重点,加大对疫情防控用品和生活必需品市场价格执法检查力度,对相关经营主体实施网格化、全覆盖、循环式不间断监管,坚决打击哄抬物价、串通涨价、囤积居奇、不明码标价或标价不规范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违法行为,保障防疫物资及消费价格平稳。

截至目前,全局共检查各类市场主体1700余家,对21家疫情防控措施不到位的经营单位责令停业整改并通报。下一步,区市场监管局将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安排部署,紧盯形势任务,进一步扛实疫情防控责任,查找工作薄弱环节,不断强化疫情防控措施,持续开展市场主体隐患排查,坚决堵住防控漏洞,构筑疫情防控市场安全防线。(区市场监管局供稿 撰稿人:胡瑞霞 审核领导:徐淑华)


[打印此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