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收入能不能涨?怎么涨?这些重磅表态不能错过
收入是民生之源。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稳定和扩大消费,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十四五”时期,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基本同步。全国两会期间,围绕民众增收话题,多位部委负责人纷纷表态,传递出积极信号。
在首场部长通道上,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何立峰称,2021年将推进国内消费。主要是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升国内消费的能力和水平。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胡祖才在国新办发布会上亦强调,要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要基本同步,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创新要素参与分配机制,多渠道增加财产性收入。
就低收入群体来说,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已明确定调,农民收入增长继续快于城镇居民,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开展农村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实行分层分类帮扶。
同时,财政部部长刘昆也表示,将落实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支持防止致贫返贫监测预警,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力度,支持脱贫地区产业发展,稳定脱贫人口就业,帮助持续增收。
如何增收?多位代表委员“支招儿”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认为,必须缩小低收入群体规模,低收入群体的形成有先天的制度因素。例如,现有的近3亿农民工,难以享受同城待遇。要像脱贫攻坚一样,打一场以同城待遇平等化为核心的社会改革攻坚战。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认为,农民收入是根据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来衡量的,增加人均收入可以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一是通过城镇化减少分母,农村人口减少了,剩下的农村人口发展机会就多了,有利于土地规模化企业化发展。二是从分子角度来看,通过改革创新激发农民内生的收入来源,促进本地产业的发展。过去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增加主要是靠农民到外地打工,但地方没有相应的产业支撑,长远下去可能会带来乡村的产业衰败。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大学党委书记卢克平则建议,在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基础上,建立健全脱贫地区农村低收入人群帮扶机制。比如,探索教育发展、医疗卫生、文化振兴、科技转化等专业化、针对性帮扶机制。(来源:中新网)
[打印此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