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市新华区新程街小学“十四五”发展规划 (2021年——2025年)

来源:       发布日期:2022-11-12       浏览次数:

平顶山市新华区新程街小学“十四五”发展规划

(2021年——2025年)

一、规划背景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我党“两个一百年”的第一个奋斗百年,是国家发展“十四五”规划的开启之年。十三五即将圆满收官,学校在十三五期间围绕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打造和合教育特色文化”办学目标,在课程体系建设、课堂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发展、校园文化建设及校园整体改造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大的突破,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校的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在新的形势下,学校将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牢固树立“五育并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围绕学校“和而不同,和谐共生”的办学理念,基于学校实际,优化管理制度,丰富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的内涵,加快课程文化建设步伐,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氛围。

二、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新华区教体局“十四五”教育规划部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实现教育现代化为总目标,以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促进教育公平,遵循教育规律,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学校基本情况

新程街小学建于1957年,学校先后被称为建安小学、矿务局第二小学、平煤集团第二小学,2005年企业学校移交新华区后根据所在街道位置更名为新程街小学。学校现有36个教学班,2200多名学生,教师121人。60多年的沧桑巨变,岁月如歌,春华秋实。特别是近年来学校以勇于创新的精神,优异卓越的教育成效屹立在教育品牌学校之林,赢得了社会的赞誉。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写字教学先进单位”“河南省先进家长学校”“河南省校园文化百佳学校”“河南省德育实验学校”“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先进单位”“省书法教育实验校”“河南省素质教育先锋学校”“河南省依法治校先进单位”“河南省卫生先进单位”“河南省党建示范校”“河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平顶山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平顶山市文明单位”“平顶山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市基础教育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四、发展目标

(一)深化学校文化建设,提升内涵式发展质量

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是一个学校精神氛围的集中体现,是学校的品味和气质,是学校的核心发展力,也是学校赖以生存的根基,更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对外是形象的标识,对内是一个纲领,对未来是一个目标。“和合教育”文化,是我校在传承与开拓、坚守与创新的不断探索中形成的特色校园文化,是我校未来可持续发展中的精神引领和不竭动力。

1.和合教育内涵解读:“和合”指自然、社会、人际、心灵、文明中诸多因素的相互融合。“和”指和谐、祥和;“合”指融合、合作。“和”是目标和标准 ,“合”是手段、途径和方法。“和合教育”是指以“和合”理念为指导,教育者以“和”为价值导向,并运用“和合”的基本方法和手段,以“合”为途径和方法,对受教育者实施有目的的影响,促使其得到优质均衡发展,达到“由合致和,因和致胜”的实施过程。

学校秉承“立德树人,五育并举”的根本任务,在“经典育人”特色发展的基础上守正创新,从中国传统文化“和合”理念中汲取灵感,把“和合教育”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目标,以“和而不同,和谐共生”作为“和合教育”的文化轴心,既彰显百花齐放、个性发展。又强调形成合力,合作共赢,和谐共生。为实现学校、学生和谐全面的发展打开了通道。我们以“和合”为目标,构筑“和畅管理”“和润党建”“和善德育”“和实课堂”“和融课程”“和怡环境”的“和合教育”发展体系。“做和悦教师,育和雅学生”,让师生共享和合教育的成果是我们不变的追求!

核心办学理念:“和而不同,和谐共生”

一训三风:

校训:厚德至善  博学致远

校风:和而不同  和合奋进

学风:和敏笃行  跬步致远

教风: 和乐奉献  和畅共进

办学目标:由合致和  因和而胜

育人目标 :培养具有中华底蕴,家国情怀,合作创新,阳光自信的未来小公民。

办学愿景:让校园的每一处都充满诗意和温馨

     让学生的每一刻都体验成功与快乐

     让教师的每一天都充满幸福与尊严

办学理念:为学生的发展和幸福人生奠基

办学宗旨:让学生成才  让家长放心  让社会满意

学校特色:经典浸润  儒雅人生

2.和合教育的文化体系建设

围绕学校“和而不同,和谐共生”的办学理念和宗旨,基于学校实际,优化管理制度,丰富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的内涵,加快课程文化建设步伐,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氛围。不断丰实学校“和合”教育文化精神,以“和而不同,和谐共生”为“和合教育”的文化轴心,形成属于我校的“和合”教育文化建设体系:

人文管理

(1) 政通人和,和谐畅达——学校管理(和畅管理文化)

(2)和洽同心,和衷共济——人文关系(和乐家校合作)

(3)和爱和悦,和慧共进——教师文化(和悦教师文化)

(4)阳光自信,和雅乐见——学生文化(和雅学生文化)

(5)和美其美,悦目怡情——校园环境(和美环境文化)

党建引领

(6)一亮三比, 和合润德——党建引领(和润党建文化)

德育实施

(7)立德树人,和善合育——德育实施(和善德育文化)

教育教学

(8) 和智和能,和实创生——课堂教学(和实教学文化)

(9) 和美乐趣,合作共享——课堂建设(和美课堂文化)

(10 )百花齐放,融合通达——课程文化(和融课程文化)

(二)以党建为统领,打造“一亮三比,和合润德”和润党建文化

充分发挥党建的引领作用,坚持立德树人,以爱育爱。打造“一梯、一廊、一室”党建红色阵地和“三引领三融合”的党建带队建工作载体,深入开展“1335”党建系列活动 构建“阵地引领+载体创建+品牌推进”党建工作新格局。借助丰富多彩的“和”主题实践活动,扎实落实“双培养,双提升”工程,以“一亮三比  、和合润德”为轴心的“和润党建”品牌,打造“和润党建”文化特色品牌,使学校党建工作更接地气,更有内涵。

1.“一亮三比  和合润德”的“和润党建” 文化,其抓手和核心便是“1335”党建系列活动模式。即“一亮·三比·三引领·五个一”:

 “一亮三比”树形象。一亮:亮身份。党员披戴党徽亮出党员身份,教师通过示范岗牌亮出骨干教师的身份。要求党员披戴党徽,各方面按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争创优秀党员,树立优秀党员的形象。“三比”:比学习、比成绩、比奉献。在党员和教师日常教学和管理工作中开展“比、赶、帮、超”活动,完善党员和教师积分考核制度,把党员培养成骨干教师,把教学骨干教师吸纳到党员队伍中来,进一步加强党员的先进性、纯洁性,充分发挥党员在素质教育实践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引领”:党建引领党员队伍建设,引领教师队伍建设,引领学生队伍建设,党支部“三引领”力争实现:常规党建工作不走样,师德师能双提升,德育系列活动育好红娃娃。以推动党建与师德建设有机融合、与德育工作有机融合,与教学工作有机融合。

“五个一”:“五个一”中强素质,五个一:一节观摩课、一节板书设计比赛、一次读书分享、一次演讲比赛、一组师徒结对,一个教育教学金点子,一个教育故事……

2.“和合润德”: 第一个“和”指和谐、和平、祥和;第二个“合”指结合、融合、合作。“和合润德”是学校工作管理途径和教育的目标。重在强调通过党建的引领作用,各方教育教学因素形成合力,合作共赢 “和善润德、和实启智、和趣健体、和艺立美、和乐笃行”,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培养“和智和能”、“和乐成长”的一代新小人。

(三)打造和善德育文化,构建“六维”立德树人模式

党建带队建,引领好少年。构建“六维”立德树人模式,从 “养德、树德、育德、润德、立德、护德”六个层面,以“和善”德育文化助力立德树人,推进德育文化建设,打造文明有礼、乐于奉献、勤于思索、善于实践、敢于创新、勇于担当的“和雅”新程红娃娃。                                                                                                        

 

 

 

 

 

 

 

 

 

 

 

 

 

 

 

 

1.读书养德,实施书香励志。

按照“学生主体、全员参与、以校为主、辐射家园”的工作思路和“内容充实、形式多样、鼓励创新、持之以恒”的工作要求,营造浓郁的校园阅读氛围。通过绘制好书推荐卡,誊写经典诗词摘要,自制图书,开展“红领巾小书虫”读书沙龙,举办经典诵读比赛、课本剧比赛,组织亲子阅读展示等活动形式,与时俱进地引导学生学习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经典文化,进一步提升师生人文素养,着力打造书香校园。

2.课堂树德,抓牢育人阵地。

学校引导广大师生牢固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充分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寓德育于各科教学之中,开展学科德育渗透教育活动,充分挖掘本校教育资源和教材中固有的德育素材,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德育校本课程;结合我校少先队工作,持续开展每周五下午少先队主题中队活动课,在遵循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发挥少年儿童自主作用的基础之上,以理想信念、五爱教育为主,以实现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目标,注重党、团、队组织意识和教育内容的学习,持续规范活动形式,不断更新设定活动主题,努力增强少先队活动的实效性;积极开拓第二课堂,创新开展每周四下午社团活动课,以社团活动为载体,以社团课程建设为抓手,培养学生的各种特长。

    3.活动育德,实践道德新风。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拨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讲话精神,全方位提升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水平。校政教处每学期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红色革命基因教育、弘扬民族优秀思想文化为方向,以中国传统节日为教育契机,制定每月的德育主题,围绕每月的德育主题,结合高、中、低年级不同学生的能力和兴趣特点,多层次、多形式组织开展丰富的少先队活动。培养学生爱国、爱党、爱集体、爱家乡的朴素情感,让学生在活动中陶冶情操、培养才艺、接受教育,坚定信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月:民俗文化学习月

二月:养成习惯教育月

三月:雷锋精神践行月

四月:读书活动月

五月:红色基因传承月

六月:诚信教育学习月

七月、八月:研学旅行实践月

九月:感恩教育活动月

十月:爱国主义教育月

十一月:科技创新活动月

十二月:法制安全教育月

4.经典润德,传承文明。

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结合实际,挖掘资源,创新活动载体,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在经典育人的基础上 ,不断完善、探索,逐步形成了“五个一”的优秀传统文化特色育人课程体系。让学生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下,潜移默化接受优良文化的熏陶,强化正向引领,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

 

 

 

 

 

 

 

 

 

 

5.以劳育德,夯实实践育人基地。

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根本任务,发挥仪式在学校德育中的重要作用。每周一早上,组织开展升旗仪式,学生通过全程参与主持、出旗、护旗、升旗、国旗下演讲、亲子朗读等仪式程序,真实感受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国家和民族观念,激发学生的敬党爱国之情。

每年10月13日,组织开展“闪闪红星心向党”建队日活动暨表彰大会,通过规范的活动程序,别出心裁的节目设计,光荣的队干部表彰环节,加强党团队意识衔接教育,加强青少年儿童对党、对国家、对少先队的了解和认识,让他们牢记责任和担当,进一步增强全体队员对少先队组织的光荣感和自豪感。

每年“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举行"红领巾召唤我前进,争做新时代好队员"新队员入队式,通过强化仪式感,赋予成长的意义,一系列形式多样的队前教育(主题升旗仪式、主题中队会、红色阵地评比),让新队员初步了解少先队的基本知识。

6.安全护德,构建和谐校园。

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强化安全教育和法制宣传,定期开展学校安全工作普查活动,及时清除事故隐患,采取有效措施,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净化学生的成长空间,确保师生人身安全和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正常进行。

(四)加强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1.多元发展,和实创生——课堂教学(和实教学文化)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培养教学理论高、业务素质强、教学成绩优秀的“和悦教师”,围绕“和美课堂”“和融(润)课程”构建“和实”教学文化。

                                                                                                   

 

 

 

 

和实课堂首先是高效的、和谐愉悦的,要求教师课前要精心备课,在自由宽松的对话活动中,各种不同的观点通过展示、释放、碰撞、吸纳, 通过师生交往、师生合作多种活动,师生共同经历学习过程,共同经历情感体验,实现情感之间的共鸣,实现教学相长。加强和合课堂教育理念培训,使教师成为课堂学习的引导者,教学情景的创设者,学习进程的调控者,知识构建、能力提升的帮助者。

2.和美乐趣,合作共享——课堂建设(和美课堂文化)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提倡的是一种以进取向上、和谐融洽、合作探究等主流价值观为主的文化,致力于打造“和美乐趣,合作共享”的课堂文化,通过不断的实践与研究,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自主式的课堂文化

作为教师,要精心准备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问题,关注每一个学生、每一个细节,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增强学生的主体性,通过自主学习去提高课堂效率。自主学习具有自主性、有效性、相对性等特征。

(2)互动式的课堂文化

把教育活动看作是生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一种生命与生命的交往、沟通,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以产生教学共振,达到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3)合作型的课堂文化

合作学习教学,既是对教师讲授的消化、反思,又是个人学习经验收获的交流。教学中,引导学生相互切磋,共同提高,学生主体性得到彰显,产生求知欲望,将学习当作乐趣,最终进入学会、会学和乐学的境界。

它包括:

A.师生的“和合”。以教师主导性的发挥为前提。

B.生生的和合。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C.师生与课堂教学要素间的和合。是一个和生、和达的生命过程。这个过程表现为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多元对话。课堂的对话应充分体现平等的原则、尊重的原则、民主的原则、开放的原则、协商的原则引导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自主合作、广泛交流、自由争论等学习形式,让各种矛盾展示、释放、碰撞、吸纳、融合、化生,完成矛盾融突。将课堂的一切因素都变成教育的资源,在对话中,各种资源互补,求同存异,滋养师生生命,形成生命中的新的认识和体验。

(4)探究型的课堂文化

探究性学习由学生自己通过探究获得结论,在此过程中不仅学会知识、技能方法,更体验了探究的快乐,形成了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世界观等。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是渐进的,需要教师由“扶”到“放”的指导。

(5)生成型的课堂文化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课堂教学注重“生成性”。生成性的课堂教学,能创造出许多未曾预约的精彩,是新课标下教师所追求的理想的教学境界。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而文化充盈于课堂之内、渗透于师生之间,是课堂的重要养分。围绕这些课堂文化,实现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统一思想,并以先进的思想来指导教改行动,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让学生主动发展。

3.百花齐放,融合通达——课程文化(和融课程文化)

在大课改下,融合国家、地方、省情、校本等课程,形成知识体系,增强对知识点的理解。做好三个融合:基于教学主题的学科融合;基于生活主题的学科融合;基于活动主题的学科融合。围绕三个融合开展和之雅经典诵读课程、和之韵书法课程、和之美艺术课程、和之健体育课程、和之爱综合实践课程。

(五)坚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统筹教学、管理岗位,整合师资资源,用好人、管好人,优化岗位设置,倡导兼职。鼓励富余学科教师交流轮岗,快速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增强教育职业的幸福指数。

2.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提高班主任待遇,完善文明班级评比办法,鼓励教师主动承担班主任工作。一是对现有的班主任队伍进行整合,调整各年龄段班主任比例,用好优秀的老班主任引领作用,带动中青年班主任的工作热情,按需求把班主任送出去学习、培训,提高班主任工作能力;二是注重情感交流,班主任工作责任大、投入多,难免出现问题,因而会产生一些负面的情绪,领导和管理层的理解和帮助至关重要,沟通交流、谈心鼓励、避免风险、支持创新,增强班主任工作的信心和动力;三是建立激励机制,向班主任倾斜政策和奖励机制,提高班主任津贴,评优评先设置加分专项,职称晋升和晋级、入党、干部选拔为重要条件等,增强班主任工作的优越感。

3.加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1)加强教师业务培训,提升教师专业知识结构。

积极支持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和骨干教师和名师外出学习和培训,同时把培训内容和心得与青年教师做交流,定期开展教坛新秀和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的帮扶活动,结对教师对青年教师要认真指导,教研组要关心本组的青年教师的成长,重视基本功训练,促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开展新分配教师与多媒体应用技术培训,使每个教师都能够应用电子教学资源,将学习情况纳入考核。

(2)创建学习型教研组织,营造教师发展氛围。

一是继续大力投资为教师购买教育书籍或杂志,及时向教师推荐专业阅读书目,鼓励教师自己购书或网上阅读,组织集体深度阅读和研究性阅读。二是积极邀请专家为教师和家长举办专题讲座,促进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和理论素养的提高。三是举办教师读书演讲比赛,以赛促读,全面提高教师素养。四是为教师建立成长档案,鼓励教师多写多投,积累教育资源,丰富教育经验,宣传教育心得,收获教育快乐。

(3)通过自我反思,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没有反思就没有提高,善于反思是提高工作能力必不可少的一点。要求教师要强化课前、课中、课后反思,撰写教学后记、教学案例、教学随笔等。

(4)科研内化,教师通过行动研究,解决自己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教师即研究者”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重要理念。学校要继续倡导“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重视引导教师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实际,以问题和现象作为课题进行研究,运用教育教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突破教育教学难题,实现教育创新。彻底打破教师对科研的“神秘感”和对成果的“敬畏感”,将科研内化为教师的教学行动,引领教师积极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

(5)搭建成长平台,加速教师专业化发展。

为教师搭建成长的平台,是加速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总之,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项必须常抓不懈的工作。我们要不断的努力,使之成为建设学校、发展教师、成就学生、服务社会的多赢效益的重要支撑。

五、保障措施

(一)思想保障

实施和管理本规划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将定期召开各级会议,积极学习本规划,取得全体教职工的共识,将本规划作为学校内部教育教学工作的行动纲领,在工作中贯彻执行。

(二)组织保障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规划管理领导小组,各分管领导、年级组具体落实,全员参与,分级管理。管理小组根据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负责本规划的全程实施和管理。

组长:梁晓力

副组长:杨振卿 陈淑芬 陈春歌  李静

成员:孙琦  郭萌萌 余培乐 王轲萌 王秀云  王昭君

在学校规划领导小组的部署下,根据本规划的工作任务,落实校长全面负责规划实施制,副校长具体分管制,中层部门执行责任制。

 

 

 

 

 

 

 

 

 

 

 

 

 

 

 

 

 

 

 



[打印此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