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号 索引号 11410402005462140C/2024-00004 关键词
主题分类 2023年 体裁分类 服务对象

关于综合治理春季杨柳飞絮环境困扰提升城市人居环境的建议

发布机构:新华区人民政府       发布日期:2024-03-29       浏览次数:
建议号
区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第6号
建议人
董本平
标题
关于综合治理春季杨柳飞絮环境困扰提升城市人居环境的建议
建议内容

对于城市环境保护而言,空气污染、水源污染和噪声污染是影响城市环境的主要因素,市民感受最明显的就是城市空气环境治理效果,因此降低空气粉尘及有害物质、减少杨柳飞絮等漂浮物,提高空气质量是确保城市空气质量的重点工作。提升空气质量、减少空气中的有害漂浮物,为市民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从而提升城市市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一、存在的问题

1每年春季,随着气温升高,街头漫天飞舞的杨柳絮使得抵抗力差的人群感到皮肤瘙痒或红肿,甚至会出现呼吸道疾病;对于有呼吸道疾病的人群更是苦不堪言,每到这个季节更是不敢轻易出门。

2漫天飞舞的絮状物一旦吸入肺部,是无法再通过正常途径排出的,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3杨、柳絮易燃的特性还会引发火灾,同时也影响交通,严重危害行人行车安全。

4北方城市春秋季节短,本是市民出游踏青或是登高望远的季节,却因漫天的杨、柳飞絮困扰出行,近两年秋季滋生的小白虫也造成了较多困扰。

二、具体建议1更换树种或培育雄株淘汰雌株由于杨、柳树的飞絮产自雌株,通过扦插育苗大量选育雄株,剔除雌株,可以逐步改变城市中杨柳、树雌雄株比例,不断淘汰雌株,或另选其他树种,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逐步进行更替。

2喷水抑制飞絮在飞絮期间持续向树冠喷水,使絮状的绒毛遇水降落,不再飘飞污染,增加空气湿度。

3注射飞絮抑制剂对杨、柳树树干注射植物飞絮抑制剂,通过抑制杨、柳树花芽分化达到抑制飞絮形成的目的。

4建立台账有效预防对区域内存在的安全隐患区域尤其是杨、柳絮较多的区域,进行全面摸排,建立台账并加强管理,避免杨、柳絮附着地面成片现象,有效预防火灾发生。

5秋季小白虫防治

组织相关专业人员,查清秋季小白虫的来源,分析其形成的原因,找出防治的对策,避免大面积暴发,防止秋季小白虫泛滥。

6坚持常态化政策对杨、柳树飞絮及小白虫的治理,需要树立常态化的治理政策,确保城区市民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承办单位
新华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
办理结果
A
答复内容

尊敬的董本平代表:您提出的关于“春季杨柳飞絮环境困扰”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春季杨柳飞絮和秋季小白虫现象的原因杨柳树飘絮是一种自然现象,是杨柳树生长达到一定年限,由营养生长转变为生殖生长,从而繁殖后代的一种种子传播方式。自2003年以来,平顶山市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号召,大力实施生态建设,杨树、柳树作为我市的乡土树种,由于其在北方地区适应能力强、耐碱耐旱易存活、成材快、绿化时间长等特点被我市广泛种植。春季是雌繁衍后代的时期,其花序上的小球成熟后炸裂露出棉絮状的絮,”的景象。但因此也会造成空气污染,同时也容易引“小白虫”主要是指烟粉虱和白粉虱,俗称小白蛾,是泛包括蔬菜、农作物、花卉、杂草、林木、果树等600余分白粉虱为寻找适宜的寄主和食物,每年8到10月份开始随着平顶山市园林绿化面积持续扩大,加之当前温度十分适宜,城区绿化苗木成了白粉虱繁殖的食料和场所。粉虱对人是无害的,也不会传播病菌,但虫类在空中飞舞也会影响人的视线,落在身上让人感觉不适。

二、具体措施如下(一)春季杨絮、柳絮防治措施1调整树种结构。科学控制杨树、柳树比例,杨絮的产生主要是雌性个体成熟的种子,在今后的造林规划中,采取工程、采伐、更新、抚育和林种树种结构调整措施,力争从源头上控制杨絮的爆发,采取科学的营林措施控制杨树栽植比例,在造林工程树种选择上,尽量减少杨树使用量,控制杨树在生态建设中的比例,尽量使用不产生杨絮的杨树雄株,营造杨树、刺槐的混交林。采取间伐、抚育、更新措施,减少杨树雌株。每年按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则,加大林种树种结构调整力度,引导发展适宜当地造林绿一定观赏价值的乡土树种。2采取新技术控制。市林业部门曾经采用杨树、柳树、梧桐树实施绝育措施,减少飞絮,对部分杨树、柳树进行提前打绝育针,可以控制杨絮、柳絮。但是杨柳树以平均胸径30公分来算,每棵树需药剂的成本约是35元,杨树数量太大,给每棵都打“绝育针”,总体投资代价太大。截止目前,市区周边杨树成片的面积有1万多亩,加上零星种植,这个数字将会达到1. 1万亩。按一亩种60棵杨树计算,每年总费用约2300多,财政投资压力太大。我们也希望高校及林业科研部门研制出高效、低成本的药剂来控制杨絮、柳絮,以减少杨絮造成的空气污染。3有计划更新树种。我区根据实际情况,对已成熟、过熟或长势衰弱并进行生殖生长的杨柳树,尤其是雌株逐年进行有计划采伐、间伐更新,更换其他无飞絮污染的树种,以逐减存量;市区行道树市园林处在近几年内有计划的更新树种,逐步淘汰杨树、柳树等树种。

(二)秋季小白虫防治措施1科学防治持效长。小白蛾活动范围广、繁殖能力强、繁殖速度快,防治效果不易显现,需进行长效防治。我区现已采用雾炮车及打药作业车对管养区域绿化进行循环打药治理,白天主要针对人流量较少的公园景观带,夜间时间针对其他区域绿化。根据计划安排,打药防治将持续到10份左右。持续开展清固、修剪、除草等作业,减少粉虱在植来年虫源起至关重要的控制作用,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继续采取多举措长效防治措施,切实保障广大居民的环境生活质量。2联防联控多方并举。鉴于“小白虫”的特性,对其进行有效防治需要全市各部门配合,在全市范围内形成联防市农业部门等相关责任单位明确责任、各司其职、协调配合。林业部门确定重点监测区域和防治区域,当天测报、当天反馈,做到早监测、早发现、早预警、早防控。农业部门可指导在农业生产在栽培作物前要彻底杀虫,严密把关,选用无虫苗,防止将烟粉虱带入保护地内。利用撒施、沟施或穴施的方式,采取噻虫胺颗粒剂、呋虫胺颗粒剂进行预防,以及可采用根部施药等措施有效减少小白虫。园林部门要对绿化植物及时清剪,继续增加悬挂黄板,及时进行药剂防治等。总之,要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各部门需积极配合,力求做到防控全覆盖、无死角。

非常感谢您对我们工作提出的宝贵意见!

[打印此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