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区义务教育阶段集团化办学改革经验

来源:       发布日期:2023-11-14       浏览次数:

近年来,为进一步重组、整合和优化教育资源,缩小校际间差距,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共融,新华区以“提升质量”为核心,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以集团化办学改革为抓手,深化教育改革,加大投入保障,强化落实举措,推动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不断扩大,一大批城乡中小学成为教育发展共同体,激活了全区教育改革发展“一池春水”,推动了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先后荣获了全国书法教育示范区、社区教育示范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活动先进集体、部级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优秀区域;河南省教育科研示范区、义务教育教学改革示范区、“五育”并举实验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

一、基本情况

新华区位于平顶山市中西部,是平顶山市经济、文化、商贸中心。现辖1个镇、9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管委会,共有35个社区、31个行政村,面积67.3平方公里,总人口33万人。现有区属公办中小学校29所,民办中小学4所,幼儿园68所。

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自2011年至2020年,新华教育走过了学校物理空间组合的城乡学校结对帮扶、联合办学、区域教研联盟等阶段;从2021年开始,全区实施集团化办学改革,追求公平、优质、均衡的教育供给侧改革,从零星的点状分布空间格局迅速扩展到面状布局,形成了共建共享、携手共进的集团化办学新局面。

目前,全区成立了6家教育集团,参与集团的学校14所,集团化率48.3%,集团教师1216人、集团学生17949人,全区优质教育资源覆盖率达到92%,农村学校、薄弱学校管理水平、教学质量发生质的飞跃。

二、主要做法

(一)明确一条思路,强化政策引领。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集团化办学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明确提出大力推进集团化办学工作。区教体局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有关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全区集团化办学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工作的统筹推进;确立了“以优带弱、帮带提升、示范引领、共同发展”的集团化办学改革工作思路,出台了《关于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实施意见》《新华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等文件,分别从教育集团办学形式、集团师资交流和集团考核评价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保持了教育集团发展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为切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区教体局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座谈研讨、征求意见等,统一大家的思想认识,积极营造支持教育集团化改革的良好环境。

(二)确定一个模式,强化有机统筹。区教体局将实施集团化办学作为全区教育的工作重点,并且列为全区的重大科研课题进行研究和推进。研究确定了我区集团办学的一个基本模式,即“1+X”集团办学模式,“1”是指城区优质学校,“X”是指城区薄弱学校、农村学校、新建学校,每个集团由1所优质学校牵头,1所以上学校参与组建。集团内学校之间实行管理互通、领导流动、师资共享、研训联动、质量共进、文化共建、捆绑考核等。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根据办学规模、地理位置、生源分布、教育质量和发展态势,将全区集团化办学改革划分为南、中、北、西“区域”。通过有序选择或双向选择的方式,将有缘的学校有机“抱团”,分别组建了光明路小学、体育路小学、中心路小学、新程街小学、胜利街小学、平顶山市第五十六中学6家教育集团。

(三)实行两个类型,强化分类管理。在具体的集团化管理过程中,我区主要实行“两个类型”的教育集团。一是紧密型。紧密型教育集团是单法人类型的教育集团,是多校一长制的教育集团,成员校之间进行活动的协调成本较低,可以充分发挥集团内部政令畅通的优势,推动师资的交流融合。如在2021年9月,以光明路小学为牵头校,继红小学为成员校组建了紧密型教育集团;2022年6月,以体育路小学为牵头校,焦店镇褚庄小学为成员校组建了紧密型教育集团;2023年2月,胜利街小学、中心路小学、第五十六中为牵头校,乐福小学、焦店镇新庄小学、龙门口小学为成员校,组建了紧密型教育集团。紧密型教育集团总校、分校实行人、财、物统筹管理,实行“学校、师资、招生、资源、财务、教育教学”六个统一管理,“抱团”组成教育共同体,多方面、全方位深入成员校“肌理”,实现办学革新。二是联盟型。联盟型教育集团是多法人类型教育集团,成员校均为独立法人,没有单法人集团政令畅通的优势,成员校之间的协调成本较高。联盟型教育集团各成员校人事、财务、资产则保持独立,各校既各负其责又相互协作,实行“教学、考评、师资、资源、研训”五个统一管理,促进集团内各学校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实现高品质立校、多元化发展。除了光明路小学教育集团外,我区多数教育集团为紧密型,成效比较显著的也是紧密型的教育集团。但考虑到地域位置和学校实际情况,个别集团采用联盟型。如在2022年7月,光明路小学教育集团在原有的基础上,又覆盖了一所城区薄弱校和一所农村学校组建了联盟型教育集团;2023年1月,以新程街小学为牵头校,平顶山市第二十中学小学部为成员校组建了联盟型教育集团,开展了多元化集团化办学改革,进一步扩展了集团化办学模式。

(四)创新“三个机制”,推动提质增效。一是创新组织人事管理机制。根据《关于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实施意见》,结合“县管校聘”改革,建立集团教师交流机制、集团教师培养培训机制,促进优质师资合理流动;出台激励政策,坚持在岗位晋升、评先评优向交流教师倾斜,鼓励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参与交流,着力构建全区集团教师大流通、大融合的新格局。构建“三互两共”的集团管理模式,“三互”即管理互融、师资互派、优势互补,“两共”即质量共评、经验共享,集团内各学校坚持实行人文管理和制度管理相结合、政策激励和制度约束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形成了多层面、全方位、规范化的管理体系,为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了重要保障。二是创新考核评价机制。在各集团内部考核的基础上,由区域教育行政部门牵头,组织专家对各集团进行集中考核。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形成合适的考核指标。出台《新华区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考核评价方案》,制定“集团”捆绑考核细则,建立考核评估机制。将集团整体纳入学校年度岗位目标考核,根据集团化办学年度重点任务设置个性化考核指标,对整个集团进行增值评价和过程性评价。三是创新教育集团财政投入机制。设立新华区教育集团发展专项资金,在基础建设、设施设备、校园文化建设等经费审批上优先考虑集团学校,有序推进集团化办学向纵深发展。各集团校对照《河南省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办学标准》,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基础条件提升计划,做到一集团一方案、一校区一策略,强弱补短,缩小差距,实现集团校基础条件的整体提升。

(五)强化“三个保障”,优化集团办学改革。一是强化组织保障。充分发挥区委区政府核心领导作用,自上而下地高位推动集团化走向纵深。我区成立以分管副区长为组长的新华区集团化办学工作领导小组,将集团化办学改革纳入常规议事范围,定期讨论集团改革的积极成效,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研究、决策重大事项,协商各集团资源共享的内容和方式,研究集团化改革的体制机制障碍及其解决方案。各集团成立教育集团管理委员会,集团管理委员会组织研究制定教育集团章程,明确集团的前景、目标、方向、三年发展计划等核心问题,分年度制定工作计划,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集团发展的有关事项。二是强化资金保障。区教体局列支专门的集团化改革工作经费,根据各集团年度目标任务,统筹安排相关资金,加大对教育集团的支持力度,确保教育集团各项主要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顺利完成。2021年以来,全区安排资金2000多万元,用于各教育集团基础实施改扩建,购置午休课桌椅、智慧黑板、空调等设施设备,进一步提升集团学校的办学条件。三是强化制度保障。首先集团实行总校长负责制。集团化办学后,各集团实行总校长负责制,安排一名副校长担任分校区执行校长,采取“一套班子、多个校区、统一管理”的管理模式。其次建立集团管理中心负责制。对现有的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和优化,使其适用于集团内不同校区。如光明路小学教育集团调整“科室专,年级宽”的简约管理体制,改变原来的教务处、政教处等六大科室负责制度,建立综合协调、课程与教学、教师发展、学生成长、安全管理、后勤服务六大管理中心,实行一体化管理。第三建立合理的集团准入制度。集团在纳入新的成员校时,通过合理的准入机制,提升成员校与集团发展的契合度。

三、工作成效

(一)破除校际壁垒,推进优质均衡。按照“以优带弱、帮带提升、示范引领、共同发展”的工作思路,用好优质资源“孵化器”,撬动薄弱学校“推进器”,以区域内优质学校为龙头,采取“名校+薄弱校”“城市学校+农村学校”等形式,呈现出1+1>2效果,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辐射效应。一方面,集团内部各校区全面实现了教师资源、信息资源、课程资源、教科研资源等方面的共享,打通了课程共建、师资交流、科研互通、校舍共用等多项“界限篱笆”,有效实现了“资源相通、人员相融、理念相合”向“能力共建、价值共升、目标共赢”的转变。另一方面,集团化办学激活了教育发展的新动能,优化了学校现代治理,促进了教育更加公平,加大优质学位供给。组建的6个基础教育集团、14所成员校,提供优质教育学位1.8万余个。较短时间内,实现优质资源倍增扩容,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择校热”明显降温。如光明路小学教育集团继红校区是一所老城区薄弱学校,实施了基础实施的提档升级、教师和学生的深度融合,快速移植总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如今,继红校区面貌焕然一新,教育质量已进入全区第一梯队,其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体育路小学教育集团褚庄校区是一所农村学校,当年在校学生不足80人。集团总校委派一名副校长带领18名优秀教师组成的团队,整体替换了褚庄校区的教师,褚庄校区原教师一律到总校进城挂职;结合学校实际,集团为校区购置午休课桌椅,开展午间配餐特色服务;快速移植总校的智慧教育特色,初步形成了校区的特色,教学质量大幅度提升,吸引大量回流生,目前该校在校生近300人。              

(二)轮岗双向流动,搭乘成长快车。集团的优势在于增加了教师学习与交流的机会,各校师资水平的提升也是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关键。核心校的名师将好的经验传授给成员校,在扩大受益面的同时也提升了自己的教研能力,成员校结合本校实际将名师经验用于教学的优化。为此,我们探索创新了“3+2”教师交流轮岗制度。“3”即三种纵向交流方式:鼓励城市优师“下乡带队”,选派农村教师“进城挂职”,安排新任教师“跟岗学习”;“2”即教育集团内和集团间的教师交流。同时,通过加大优秀教师的交流力度,充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光明路小学教育集团成立集团年级学科备课组,组建名师工作室和名班主任工作室,学员覆盖集团所有校点。合理流动的教师资源贯通了集团化办学资源的活水。

   (三)集团深度融合,形成教研机制。各教育集团牵头校在保证自身教育教学质量不降低的基础上,以“提高质量、提升素质”为重点,以“共研、共教、共培、共享”为活动载体,充分发挥“造血”功能,适度发挥“输血”功能,提高成员校在学校管理、师资培训、学生培养、课程开发、文化建设等方面的整体水平。一是共研。各集团成立学科中心教研组,组织集团教师研究课标、教材,组织骨干教师研究探讨“双优课堂”教学模式与教育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有针对性开展集体备课,教师根据学情进行二次备课。组织开展教育科研,加强课程建设,构建联盟多元课程体系。每月组织开展常规工作检查和反馈工作,研讨交流,共同提高。二是共教。结合“县管校聘”改革,建立集团教师交流机制,促进优质师资合理流动。组织集团优秀教师,以课为中介,以点带面,打包送教,进行“巡诊”和“坐诊”,深入分析原因,寻找解决对策,力争在短时间内补齐增高学科短板。三是共培。开展集团内同学科教师专题培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开展班主任工作专题培训,提高整体班级管理水平。落实梯级名师、名班主任培养工程,培育研究型教师成长共同体,壮大联盟名师力量。培育校长成长共同体,打造教育家式校长群体。四是共享。共享教学资源,统一作息时间和课程设置,统一教学进度。统一质量监测,统一分析评价。完善科学评价体系,引导学校全面发展、特色发展、绿色发展。  

(四)强化交流推广,营造良好氛围。通过举办集团化办学推进会、经验交流会和成果展示会,及时总结集团化办学的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自实施集团化办学改革以来,胜利街小学教育集团被评为河南省首批义务教育阶段优质教育集团,2家教育集团被评为平顶山市优质教育集团。光明路小学教育集团创新管理模式,实行集团管理层“AB岗制度”,大大提高教育管理效益;采取“深化+拓展”、“强化+移植”、“孕育+孵化”等措施,着力打造教育共同体,激发优质教育“聚变效应”。《新华区“名校+”共同体激活教育改革发展“一池春水”》《新华区集团化办学让优质教育“遍地开花”》等报道先后在平顶山日报社、河南日报社、人民网等媒体刊发,教育集团化办学已成为新华教育的亮点。在我市区域内,舞钢市、叶县、鲁山县等地的教育同行多次到我区交流集团化办学经验。

新华区在集团办学方面,采取一些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和先进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促进集团优质均衡发展,特别是在提升质量上下功夫;要在集团内部激发办学活力,增强集团主动发展的动力和活力;要规范发展,完善集团治理结构;要坚持资源共享,促进集团内优质教育资源丰富供给、高效配置;要积极鼓励集团办学特色,让集团内部多样性得到呈现,最终实现共同发展,推进全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打印此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