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不断为民营经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这些年来,我市社会各界对营商环境的关注度不断升温,优化营商环境的措施不断完善,这对疫情后的经济恢复是个非常可喜的现象。
目前全市现有私营企业6. 9万余户,从业人员41万余人,近五年逐年增加;这表明,是我市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努力得到的效果。这一效果来之不易,只有不断优化才能成效卓著。建议如下:
一、当前我市在打造最优营商环境方面存在的差距
(一)政策优化落地不够。由于政策宣传的广度和深度存在不平衡性,企业对政策的关注度也有高低,某些需要申报才能获取的奖励,部分企业会由于错过信息而享受不到。有些以奖代补的政策资金,兑现难度大,申报材料要求高、过程长,存在推、拖现象;
(二)是“精准服务”尚待加强。部门间重复布置工作任务,从内容雷同的报表多头上报到强制摊派业务,以及为应付检查或验收所做的各项准备等,都给社会和企业增加了人力或财力上的负担。
(三)部分部门的执法未考虑经济发展需要。近年来我市一直在打造文明城市,规范沿街形象及流动摊位,此举对于城市形象有很大的改善,但是要求过于严苛,小商小贩与沿街商铺的营销宣传的消失也直接影响到了经济的复苏和发展。
二、打造最优营商环境的建议
(一)进一步推动惠企政策优化落地。要立足企业生存发展环境,梳理优化政策,确保政策契合实际;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使更多企业及时知晓;
(二)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环境。建议引入“一窗受理、多部门联办”的审批模式,将相关部门集中在一起,共同受理企业的申报材料,实现信息共享、流程协同,减少企业办事的时间和成本。加强部门间协同配合,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避免因为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而导致企业办事效率低下的问题。
(三)恢复并规范小商小贩门前经营和门前宣传,为企业的宣传发展需要提供便利。加强政府服务意识,在企业宣传需要时,能给企业一些平台及空间。免去宣传审批手续或审批手续简化。
(四)为企业减负减压,支持企业专心发展生产。在制定招引人才政策的同时,要激励现有人才和企业参与公平竞争,更好地发挥现有资源,以商引商,以才引才,要尽可能减少部门对企业的干预。
相信在党和市政府的领导下和努力下,民营企业会有越来越多的发展空间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