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号 索引号 11410402005462140C/2025-00069 关键词
主题分类 2025年 体裁分类 服务对象

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提案

发布机构:新华区人民政府       发布日期:2025-10-27       浏览次数:
提案号
政协平顶山新华区委员会十届四次会议提案第83号
提案者
李广州
标题
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提案
提案内容

建议:

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政府应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的投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鼓励高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相关专业,培养更多专业人才。

引入专业心理辅导师,与教师共同合作,提升整体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2.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需求,设置系统、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课程内容应涵盖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心理辅导与咨询、情绪管理等多个方面。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主题讲座、小组辅导、角色扮演等,提高课程质量。 

3.优化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分配:

加大对农村、偏远地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投入,缩小城乡、地区差距。 

整合校内外资源,建立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库,为师生提供便捷的服务。 

4.加强家校合作:

学校应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提高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 

建立家校沟通机制,定期举办家长会、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等活动,共同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鼓励家长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与孩子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5.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评价体系:

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育评估体系,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全面评价。 

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定期进行评估和跟踪,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干预措施。 

6.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组织学术交流活动,分享心理健康教育经验,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承办单位
区教育体育局
办理结果
A
答复内容

李广州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升学就业的压力、家长社会对青少年过高的期望,加上青春期孩子心理变化激增,学生因遇到困难和挫折导致不良心理失衡,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也在毒害着学生的心灵,自我封闭、自卑、厌学、焦虑、妒忌、敌视等,甚至离家出走、仇恨、校园暴力等各种失控行为时有发生。加上受考试指挥棒的影响,人们更多是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对青少年心理的关爱以及挫折观教育,导致部分青少年心理脆弱,人生观、价值观、生存观模糊。您的提案“关于重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提案,从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视角提出,符合青少年自身成长的需要和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这些提议对提高中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健全人格,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我们为此一直在努力,在这些方面新华区教体局目前的做法是:

一、加强组织领导和制度建设,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化、规范化

新华区教体局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全区教育工作大局,提出并践行“大健康教育”理念,强化五育并举、科学谋划,先后出台了《新华区教育体育局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方案》《新华区心理辅导教师工作制度》《新华区学校心理辅导室管理制度》《关于进一步加大新华区专兼职教师教研工作的指导意见》《新华区心理健康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等文件,对全区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目标和方向提出了明确定位和具体要求。切实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了由局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局长任副组长、相关业务科室负责人任成员的新华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二、强化工作机制和机构建设,保障心理健康教育顺利开展

新华区一直坚持“四个原则”,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一是领导负责制原则。明确各中小学校长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第一责任人。二是心理健康教育常态化原则。要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渗透到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及管理工作中,使之成为学校日常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三是全员参与原则。明确全员育人理念,学校的每一名教师都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四是工作督导原则。学校必须主动、积极地争取和接受上级指导中心及专家的督导,自觉纳入全区教育工作大局,克服工作盲目性,提升工作水平。改建新华区建设街小学心理辅导室,作为新华区全区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中心,该中心组建心理辅导教师团队,负责全区的心理健康教育,并出台相关文件规定了心理辅导站的工作职责。截至2024年底全区6所初中和18所小学配置了一定规模的心理辅导室。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做好专兼职心理教师的培养工作

新华区教体局一直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关注教师的成长。目前,新华区教体局已培养具有心理咨询师资格的教师35名,分布在各所学校。近几年招教每次都招聘了2--3名专职心理教师,目前全区有8所学校配有专职心理教师,其他学校都有兼职心理教师。区教研室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教研组,教研组成员由来自全区各校的专兼职心理教师组成,目前成员有38人,每两周开展一次教研活动,活动内容主要从心理课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心理教师必备的一些技能、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等开展研讨,助力我区心理教师快速成长,为他们更好地做好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赋能充电。积极支持教师外出参加心理的学习和培训,教体局每年还积极组织专兼职心理教师参加省、市教研室举办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和教研活动,所有费用全部由所在单位承担。今后要加强监督,督促学校让拥有一定心理专业素养的教师尽可能去专职干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真正做好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四、加强课程建设,做好心理健康课堂和课后服务工作

我区一直坚持开齐开足国家课程,上好地方课程,发展特色校本课程,德智体美劳心“六”育并举,健全基础课程、拓展课程、特色课程有机融通的学校课程体系。落实特定基础课程。我区各校广泛应用省定部颁教材,基本保证每校每年级至少有一个班级的教材,做到循环使用。开发特色区域活动课程。教研室引领区域学科教师自主开发了新华区区域心理活动课程《小学班级团体心理辅导》《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作为省定部颁教材的有益补充。创编特色剧本课程。开展心理剧创编、表演、比赛等活动,汇编了新华区《小学校园心理剧》《中小学校园心理剧》和《心理健康手语操》等课内外活动范本,共同构建起具有我区特色的心理健康活动课程。

课堂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各校根据实际情况,尽量开设心理健康课,依托主题心理班会课、少队课、团课等方式加以补充,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和心理品质的培养,引导学生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或困惑。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开展基于指向生活的情景化教学,在真实情境中把握心理健康的本质,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心育的价值;开展基于指向心理学科素养的问题化教学,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问题的提炼、探究、解决、表达等学习过程的强化。倡导在各学科课堂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挖掘学科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在教学设计中凸现心理健康教育目标,跳出单一学科的限制,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领域。设专项检查,促进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融合的扎实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课堂效益。

疏通强“心”的课后服务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各校利用课后延时服务的时间,设立心理辅导室对外开放的时间,每周保证对外开放不低于10个小时,大部分学校每周一、二、五下午四点到六点为心理辅导室开放时间。采用预约方式,针对厌学、网瘾、考试焦虑、环境适应、亲子关系、交友困惑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个体辅导,做了许多成功的辅导案例。找契机,组织丰富活动。运用广播、校报、活动展板等方式广泛宣传,增强学生心理健康意识;举办专题会、演练心理剧、心理手语操等活动,围绕重大节假日、纪念日等开展心理健康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常态化、制度化。建网站,提供海量资源。利用校园心理健康教育网站、班级微信群等为师生和家长提供海量的心理信息资源,输送心理正能量,方便师生、生生、家校及时、安全进行心灵的沟通与交流,引领家长掌握育人的情感技术、教育技术,共同建设心灵家园。

五、测评建档,跟踪成长,关注了包括留守儿童等在内的五类重点人群。

为促进我区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防止学生因心理困扰引发心理疾病、行为问题等危机事件的发生,新华区教体局从2022年起,每年配合省市分别对学生开展了筛查和测评工作,制订了新华区中小学生心理危机重点群体筛查、测评工作情况及干预方案。针对筛查或测评出来的高危人群,纳入重点学生心理档案,制定心理干预和疏导实施方案,施行“一生一档”“一生一案”等措施,跟进送关爱帮扶活动,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每年针对测评结果,新华区教体局教研室面向全区业务领导和专兼职心理教师召开培训研讨会,及时通报我区学生的测评情况及下一步采取的方法和对策做了安排,对重点人群做到“三清”和全方位关爱,确保学生健康成长。

六、家校协同育心,呵护成长

新华区各校借助家长班级微信群开展“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做好入学适应”“如何引导孩子在家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等教育或家长专题讲座,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及时对学生做心理辅导。向家长和社会普及宣传关爱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知识等,让家长走进心灵,呵护成长!利用校园心理健康教育网站、班级微信群等为师生和家长提供海量的心理信息资源,输送心理正能量,方便师生、生生、家校及时、安全进行心灵的沟通与交流,引领家长掌握育人的情感技术、教育技术,共同建设心灵家园。认真落实目前的“双减”政策,从根本上减轻学生负担,真正解放孩子身心。尊重每一个孩子独特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特长,在鼓励孩子学好文化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健康体魄的锻炼,审美情趣的培养以及健康心智的培养,真正让孩子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社会需要的人才。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新华教育人一直在努力。今后将在各级领导的关怀、指导下,继续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深入探究,多方尝试,以稳健的步伐向教研深处漫溯,创新心育形式,创设进取向上、身心愉悦的育人氛围,捧一颗爱心,满怀信心,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养“心”疏“心”、护“心”、强“心”,为构建新华全面发展的特色育人体系不懈努力!

[打印此页] [关闭本页]